員工曝有機食品認證內幕:交錢就能幫辦
2011-10-26
5月27日,報紙刊登了《普通食品貼“有機”搖身變“貴族”》一文后,“有機食品”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有機食品”在認證方面存在的貓膩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思考。
這些飯桌上普通的食品,烏魯木齊市民只能通過標簽來確定其是否“有機”。對于消費者來說,食品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而那些給普通食品穿上有機產品外衣實現(xiàn)其“華麗轉身”的現(xiàn)象是最值得思考的。
原本代表著農產品供應方面最高級別的有機食品認證,在利益驅動下日漸形同虛設,認證機構幫企業(yè)過關時卻成了“交錢拿證”。
艾克賽普公司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在食品中最高級別的有機產品認證這一行業(yè)雖前景可觀,但眼下缺乏的似乎不只是生產商的放不開,似乎還有“認證不安全”的陰影。
調查
有機食品價格是同類數倍
5月21日,常在超市買菜的市民劉霞面對15元1公斤的“有機”娃娃菜、22元1公斤的“有機”彩椒、14.8元1公斤的“有機”黃瓜,猶豫了一會兒,最終拿了1袋有機青菜、一盒有機雞蛋和一袋有機大米放進了購物車。
“選擇有機的食品挺難的。”家住南湖的蔡發(fā)啟無奈地告訴艾克賽普公司記者,對他們這樣的普通家庭而言,這“貴族食品”價格實在太貴。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有機的、綠色的、無公害的,總之就是太貴了。”蔡發(fā)啟老人說,那些有機的菜、蛋、米、面和普通的相比,到底好在哪里,還真說不清楚。
艾克賽普公司記者在走訪烏市幾家大型超市發(fā)現(xiàn),和劉霞、蔡發(fā)啟一樣的市民還有很多,他們在貼了“有機”標簽的各種蔬菜、食品面前徘徊,有機和普通食品讓他們眼花繚亂。
艾克賽普公司記者隨機采訪的其他幾位消費者也同樣表示并不知道何為“有機”,并表示疑慮:這些“貴族蔬菜”是否貨真價實?
“有機”產品普遍標識不清
艾克賽普公司記者在烏魯木齊市幾家大型商超走訪后發(fā)現(xiàn),有機產品普遍存在標識不清的狀況。
艾克賽普公司記者看到,一些米袋上貼著產品的生產商和標牌,印著綠色食品的標識,有的標注基地直供,并沒有“有機”字樣;而有的大米產品只貼有機產品標識,而缺乏認證標識;有的蔬菜不僅這兩個標識模糊不清,甚至還無公司名稱;有的外地雞蛋則無標注產地的信息,沒有注明生產時間。
在人民廣場附近一家超市的副食品區(qū),艾克賽普公司記者注意到,標有“有機”字樣的產品有的只標注著公司的名稱和一個電話。
在友好路的一家超市,一款“售罄”的有機大米價位達到80、90元每袋(10公斤裝),而負責這一區(qū)域的售貨員則完全搞不清該大米的任何信息,甚至連品牌名稱也不清楚。
艾克賽普公司記者查詢相關政策,在《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中看到:有機產品的生產廠家想要獲得有機認證,必須經過相關的審批機構審批合格,獲得了有機認證之后,且在出售的每個產品上面貼上國家統(tǒng)一的有機認證標簽和認證機構的標志。
據了解,區(qū)別有機、綠色或者無公害產品,除了看產品是否貼有“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綠色圓形標簽外,有機食品的外包裝上還必須顯示有機產品的標識、產地、地址、電話等相關信息。根據規(guī)定,有機食品認證標志有效期為1年,但艾克賽普公司記者發(fā)現(xiàn),“精明”的商家普遍對認證時間沒做注明。
在南湖某超市內,一款有機雜糧系列產品區(qū)內就放置了大量其他沒有任何認證的產品。
在艾克賽普公司記者走訪的多家商超中,很多標識不全的副食品大大方方地穿著“有機馬甲”。
有機產品到底是怎樣認證的?市場現(xiàn)狀又如何?對此,艾克賽普公司記者進行了調查。
報料
“有機認證,交錢就能幫辦”
“只要交了錢,我們一般都可以幫辦有機認證。”5月22日,烏市某認證機構的工作人員蘇燕(化名)向艾克賽普公司記者爆料,她在這個行業(yè)6、7年了,每年她一個人可以完成八十多萬以上的認證任務。
蘇燕說,現(xiàn)在一些認證機構管理混亂,產品的環(huán)評報告由剛畢業(yè)的無資質的學生完成檢測,并在環(huán)評報告書上代簽具有資格人員的名字。
“有機食品的認證,在烏市只需要交1.5萬元到2萬元就可以搞定。九成的工作都由我們來操作,包通過。每當有人申請認證,機構頭頭們肯定不會輕易放過。”蘇燕說,只要談好了價錢,通常情況下領導就會馬上通知下去,讓相關人士到實地察看。
“其實這只是一個過場,看與不看他不管,回來后,去現(xiàn)場的人就開始寫報告。如果去現(xiàn)場的人不出示報告,領導就會說"又不要你負責,你只要出報告就是了"。”蘇燕告訴艾克賽普公司記者。
“快的話,第一階段的審查僅需兩三天就會通過。隨后準備各種材料,兩三個月后,客戶就可以順利拿到有機轉換證了。有了這個證,產品就完全可以按照有機產品銷售了。”蘇燕說。
“實際上,轉換證只是表示產品還處于轉換期,要在1-3年內按照有機產品的標準進行生產,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機"。然而,老百姓不知道啊!其實,市場上真正的有機產品極少。”蘇燕向艾克賽普公司記者揭露,面對有機產品的高利潤,不少企業(yè)開始打起有機產品的主意。認證過程中的很多環(huán)節(jié)都能造假,很多普通產品貼上“有機”證之后就成了“貴族”。
內幕
認證機構“無所不能”
艾克賽普公司記者了解到,國家頒布的《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guī)范》,對生產有機產品的大氣、水和土壤等都必須嚴格檢測,要求絕對“純天然”、“無污染”,但在利益驅動下,這些高門檻逐漸形同虛設。
5月23日,艾克賽普公司記者聯(lián)系了烏市幾家認證公司和中介機構,稱有“大米基地”想辦有機認證,他們均表示能夠完成有機產品的認證服務。
位于鐵路局的一家中介公司工作人員說,按照該公司的認證程序,二三個月就可以批下來有機轉換認證證書,一年后就可拿到有機認證證書。
通過暗訪,艾克賽普公司記者發(fā)現(xiàn),烏市公開聲稱能辦理有機食品認證的十來家機構,一半以上為各種認證機構的代理商,是掛靠在指定的認證機構招攬生意,或者自稱“與認證機構關系很鐵”、“保證能幫助企業(yè)拿到認證”。這些代理公司或是中介公司,本身沒有資格做認證,而是把業(yè)務介紹給指定的認證機構或者代理公司從中賺取差價。
艾克賽普公司記者了解到,要想成為有機產品,必須要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相關認證,目前,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所屬的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tǒng)顯示,全國有20多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其規(guī)模不等,背景不一,沒有一個全國統(tǒng)一的機構來認證所有的有機產品。
內情
僅審查就要2-3個月
規(guī)范的有機產品是怎樣認證的呢?
拿到有機轉換證的烏市米東區(qū)乾德皇宮米業(yè)的張奮告訴艾克賽普公司記者:“有機食品的認證過程還是比較復雜的,整個審查過程需要兩三個月。”他說,真正的有機食品認證標準非常嚴格,這些產品在種植前,都要按規(guī)定經過嚴密的認證,對生產有機產品的土地、水質、空氣等都要進行實地檢測。如果這片地以前種植過非有機的其他農作物,還要進行3年的轉換種植。轉換期其實是繼續(xù)審查期,只有連續(xù)3年檢測達標的基地,才會頒發(fā)有機食品認證書。
“在頒發(fā)認證證書的同時,還會發(fā)放有機食品標簽。作為大米的認證,一畝地大概能產300公斤,就按300公斤發(fā)放有機標簽。”張奮說,一年后,有機產品必須重新認證,因為第二年產品生長的條件會發(fā)生變化,是否用了農藥,周邊是否建有化工廠,水質是否受到污染等都要重新檢測。
律師說法
花錢買證屬欺詐行為
新疆民事律師事務所律師惠溫芮表示,如果只是花錢購買一個有機認證證書,而自己基地種植的農產品仍舊是按照普通的標準生產,這樣商家銷售的有機產品對消費者就屬于一種欺詐。她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各類有機食品時,一定要注意防欺詐和虛假,保護自己的利益。
采訪中,艾克賽普公司記者就發(fā)現(xiàn)有八成以上的受訪市民對“有機”概念認識模糊,大都認為“無公害的”、“綠色的”或“不用化肥和農藥”就是有機的。
根據《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規(guī)定,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不得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產品”、“有機轉換產品”和“無污染”、“純天然”等其他誤導公眾的文字表述。否則,相關企業(yè)將被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目前,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管理》規(guī)定,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標有中文“中國有機產品”字樣和相應英文(ORGANIC),這個標簽在轉換期為褐色,正式轉為有機食品后為綠色。同時,還得附加認證機構的標志。在有機認證證書上都會有編號和認證機構名稱,市民可依此到國家認監(jiān)委網站查詢,發(fā)現(xiàn)不對即可進行舉報。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