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5月,可以稱得上是“可燃冰”月。據外媒報道,美國于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灣開展“可燃冰”鉆探研究,日本也于4日宣布從近海“可燃冰”中提取出了甲烷。5月18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對外宣布,5月10日起,我國從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實現連續(xù)187個小時的穩(wěn)定產氣。這一消息讓包括儀器界在內的不少中國人感到沸騰!
為什么大部分儲存于海底的“可燃冰”能夠引得當今世界上的大國們競相研究它的開采手段呢?主要原因是“可燃冰”使得人類一下增加了很多能源來源,如果能低成本、高安全地商業(yè)開發(fā)出來,后期基本不需要再進行復雜的化工處理,相比原油/煤炭還需要裂解、建很多煉油廠要環(huán)保和省錢得多,而且燃燒后對環(huán)境的污染也非常小。
不過幾乎和以往歷次國家發(fā)布重大科技突破一樣,此消息一出,引來各方發(fā)聲。
一類聲音認為,“從科學到技術創(chuàng)新要經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造其然、利其然的4個階段。中國這次突破的意義,就是讓利用‘可燃冰’達到了‘造其然’的階段。”
“這次中國之所以取得突破,就是因為把開采固體變成了開采氣體,在原位通過降壓把水合物中的甲烷釋放出來,直接采甲烷,同時整個過程都保持可控,沒有引發(fā)海底甲烷泄漏。”
“‘可燃冰’的開采十分費勁,它深藏在高壓低溫的海底環(huán)境,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海底滑坡。日本先于我國研究開采技術,卻因泥沙堵塞管道問題解決不了,‘可燃冰’開采遲遲未能取得進展。雖然我國不是第一個發(fā)現‘可燃冰’的國家,也不是第一個開采出‘可燃冰’的,但我們之所以敢宣稱是世界第一,是因為‘穩(wěn)定開采’這四個字。”
當然,也有另外一類聲音:“此次使用的鉆井技術,‘可燃冰’開采技術和鉆井船舶都是常規(guī)技術和設備。這種用常規(guī)油氣勘探開發(fā)的技術和裝備來開采“可燃冰”全世界所有大石油公司都會干,都能干。”
“如果出現大面積海底甲烷氣溢出,就會是生態(tài)災難......”
“有什么樣的技術可以把‘可燃冰’融化后溢出的甲烷氣蓋在海底之下而不溢出海底呢?目前世界沒有,中國也沒有! ”
此外,在關于“可燃冰”的報道中,還鬧出了“50000公里”這樣的烏龍。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報道中的烏龍助長了另外一個方向的輿論:認為中國這次試采完全沒有意義,甚至是自欺欺人。
無論對于“可燃冰”是“揚”也罷,“抑”也罷,作為科學儀器及分析測試行業(yè)的門戶網站,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可燃冰”的探測技術。
據了解,深海可燃冰探測在技術上目前已經有了很大突破,然而仍存在價格昂貴、整套探測裝置非常復雜、探測能力有限、難以適應可燃冰分布特點的探測等一些問題。
不過,已經有技術專家正在著手開發(fā)新型深??扇急綔y系統,其中包括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合肥奧義克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帶頭人丁厚本教授。丁厚本自1963年起從事國防科技工作;1986年至1991年,任核九院工學院院長;1991年7月,作為安徽引進的高科技人才回安徽合肥工作。
他主持研發(fā)的深??扇急綔y系統,旨在提供一種基于γ射線康普頓背散射掃描技術的深??扇急綔y器。據奧義克斯公司相關材料顯示,它能直接、快捷、安全、準確地判斷是否為可燃冰;且設備生產成本低,裝置構造簡單,容易操作。這一項目曾經在2016年首屆四川省科技工作者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菁英大賽中獲一等獎。
另據相關資料介紹,2011年,我國已在南海圈定25個“可燃冰”成礦區(qū)塊,控制資源量達到41億噸油當量。如果一個區(qū)塊需要30套深??扇急綔y儀,則共需750套探測儀,每套探測儀售價按200萬元保守估算,750套共15億元,并且尚有更多的成礦區(qū)塊等待被發(fā)掘。因此,開發(fā)新型的“可燃冰”探測技術也具有潛在的商業(yè)價值。